1E001-董家渡天主堂
公布编号 1A027 (1E001)
公布名称 董家渡天主堂 Cathedral of Tungkadoo
地址 董家渡路175号
价值综述
董家渡天主堂,本名圣沙勿略堂(St. Francis Xavier’s Church),曾经是远东最大的天主教堂。范廷佐[西班牙]设计,砖木结构,1847-1853年建造。立面呈巴洛克风格,由两道水平檐口线脚分段,下面为爱奥尼式双壁柱,上为两个巴洛克式小钟塔及曲线涡卷状山墙,顶端为弧线三角形山花,立十字架。平面为拉丁十字式,采用中廊高、侧廊低的三廊形巴西利卡(Basilica)式布局。内部为罗马式,以半圆拱券为基本构图要素,结构均为木骨加以灰泥粉饰,屋顶也是木结构,门窗开口较大。
Cathedral of Tungkadoo, St. Francis Xavier’s Church, once was the largest Catholic church in the far east. Built in 1847-1853, designed by Joannes Ferrer (1817~1856), Baroque style.
保护类别 一类
立面、环境保护要素 单体各立面
室内保护要素 大堂、天花、雕饰
保护身份、公布机构及时间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沪府办发[1989]62号文件,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
人文历史
董家渡天主堂由西班牙籍传教士范廷佐设计,法国传教士罗礼思监造。因奉“圣方济各·沙勿略”为主保,原名“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董家渡天主堂原为罗马天主教上海代牧区主教府,曾是远东最大的教堂。
落成典礼时,法国的一艘叫贾西义的军舰特派两艘小炮艇停泊在董家渡江面,法国驻上海的领事敏体尼和武官也来参加。中国教徒也不少,从浦东和四乡来的大多乘小船,一时间黄浦江上舟楫纵横,非常热闹。
太平天国时期,不少以沙船为营生的教徒迁到了这里,后来信天主教的不少望族也陆续聚居于此,其中以陆伯鸿(1875~1937)最为著名。
1937年上海沦陷前,董家渡教堂有教徒1700余人。八·一三事变后,教徒纷纷迁入租界。陆伯鸿迁入法租界,因坚持抗日主张在寓所附近遭枪击身亡。除陆伯鸿外,求新造船厂的老板朱志尧、半淞园的创办人沈志贤都是热心慈善事业的天主教徒。
新中国成立后,董家渡教堂的宗教活动仍一定程度地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一家无线电厂占用。1985年复堂,复堂典礼时2000人参加了弥撒。
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heritage@huangpuqu.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