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010-英国领事馆
公布编号 2A010
建筑名称 英国领事馆 British Consulate
地址 中山东一路33号1#楼;2#楼
价值综述
原为英国领事馆及官邸。
英国领事馆:格罗斯曼与鲍伊斯设计,建成于1872年。砖木结构。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典型的外廊式。原为清水砖外墙,底层中部有五孔券廊,二层为廊式内阳台。
领事官邸:建成于1884年,建筑风格与领事馆相近,底层采用券柱廊。
Building #1 (Former British Consulate): Designed by Grossman and Boyce. Completed in 1872. Two-storey masonry building with timber hip roof built on a H-shaped plan. English Renaissance style.
Building #2 (The Residence of the Consul): Completed in 1884. Its style is similar to that of British Consulate.
保护类别 二类
立面、环境保护要素 院落格局、单体各立面、东南草坪
室内保护要素
1 号楼:内部空间格局、走廊、楼梯、壁炉、门头等室内装修
2号楼:内部空间格局、门厅、楼梯、壁炉、门头、天花等室内装修
保护身份、公布机构及时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发[1996]47号文件,“上海外滩建筑群”的组成部分,1996 年11 月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沪府[1994]8号文件,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
人文历史
1845年4月2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购入李家场土地126亩,并开始营建领事署。据记载,这块土地的每亩单价为1000元,加上其他费用,总计17000元,当时领事馆只拿得出13000元,巴富尔个人垫付4000元。
5个月后,巴富尔被迫辞职。1846年8月24日,德庇时接受了巴富尔的辞职请求,同时任命阿利国接替了巴富尔为驻上海领事。
1846年10月5日,阿利国到达上海,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其余的时间就扑在领事署的建造中。1849年7月2日,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正式迁入外滩新署,也就是今天中山东一路33号内。
据1849年统计,进入上海的外国侨民总数只有175人,侨民中没有建筑师,没有建筑公司,所以,当时的领事馆建筑就由稍懂一些绘画的外国人描一张建筑草图,找几个中国工人建造。习惯于建造中国民宅的中国工人看不懂这种图纸,只能依样画葫芦,做一步,算一步,这种建筑当然不会牢固。大概两年后,这幢建筑就产生了问题,领事馆被迫将其拆除重建。
但新建的领事馆在1870年12月23日,被不慎引起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建筑内所藏的各种文件档案也付之一炬。
建筑师格罗恩曼和鲍依斯奉命来到了上海,新的英国领事署建筑也成为上海保存不多的由专业建筑师设计和监造的早期西洋建筑。新的英国领事署建筑从整体上属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风格建筑。
英国领下署内还设有领宫法庭(Court of consuls)和拘押所。后来,英国根据其在殖民地的惯例,设立”英同按察使”(直译为”英皇驻华法庭”),代表英国皇家审理英同公民在华的刑事案件和民宇纠纷,这个机构也设在英国领事署内。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所以,1949年后,英国领事署仍在原址。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决定撤消其驻上海领事,参照国际惯例,原英国领事署址归中国政府。
后来,由上海市外经贸会下属机构使用,将主建筑内廊封闭为办公室。
2008年实施修缮方案,英国领事馆(1号楼、2号楼)及北侧原教会公寓(3号楼)、原新天安堂(4号楼)、原划船俱乐部(5号楼)以及公共绿地,形成外滩源33项目。现1号楼由金融家俱乐部使用,2号楼由百达翡丽使用。
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heritage@huangpuqu.sh.cn